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织金 > 织金概况 >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

织金县是一个地面地下自然山水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民族文化、人文资源多姿多彩的旅游大县。

其中,织金洞属于世界级旅游资源,恐龙谷、裸洁湖大峡谷、织金古城三处属于国家级旅游资源,此外,有省、市(地)、县级景区景点60余处。乡村旅游资源(包括借景资源),有“特品级资源”1处;“优良级资源”37处,其中,四级资源10处,三级资源27处;“普通级资源”14处,旅游资源质量属于上等水平。距县城22公里的织金洞,囊括了当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种沉积形态,有“天下第一洞”之称,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四十佳之一,获“国家地质公园”称号,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距织金洞1.5公里的恐龙谷,以其洞中有洞、桥上有桥、水上有水的奇特景观而被国际著名地貌学家威廉姆斯誉为“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观”,2001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水利风景名胜区”之一。

距织金洞3公里的东风湖长37公里,是典型的既壮观又秀丽的高原平湖。

位于桂果镇东北面马场村的织金瀑布休闲农业风景旅游区,以水势浩大常年清晰著称中国贵州最为典型的自然生态水域风光代表。

县境内古寺、古墓、古桥、古塔等112处;县城为贵州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古有72泉,享有“小泉城”美誉,“四庵”“四阁”“四寺”“四祠”“八大庙”相映成趣,形似木鱼的鱼山和素有“东寺晚钟”美名的东山和县城内外的“八大景”“八小景”令人赏心悦目。

近年来,织金县文化建设方面概况如下:

一、地方戏剧

(一)文琴剧团。2008年,原县文琴剧团部分演职员,经原城关镇党委、政府批复,成立“城关镇计生协会文琴剧社”。有成员20余人,排演荒诞文琴小品《迷津》、现代文琴小戏《团圆》等参加市、县赛事和庆典联欢活动演出,传承地方民间演艺文化。

(二)花灯。2006年8月,贵州省文化厅在安顺市普定县举办“贵州省花灯王大赛”,县文体广播电视旅游局、县文化馆组队派遣城关镇花红村牛王洞花灯班擅长男扮女装饰演旦角的高支麟等2人前往参赛,获“省民间花灯王”称号。

二、文艺创作

(一)音乐。1993年以来,县内部分音乐爱好者创作多首热爱家乡歌曲。由周百智、陈小奇作词,张德荣作曲的独唱歌曲《人间仙境织金洞》,曾两次邀请著名歌星容中尔甲前来织金演唱,并刻成碟片在县电视台长期播放。由王桂武作词,陈麟作曲独唱歌曲《凹河月》,特邀歌星前来织金常唱,并制作光碟在县电视台长期播放。此外,尚有《营上阿妹》《向往织金》《瀑布之恋》等数首歌颂织金独唱、合唱歌曲,作为举办县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歌咏赛事活动传唱。民族民间音乐有阿弓镇化董苗族原生态民歌《晚上露水上》、龙场镇营仓村苗族民歌《喊歌》等歌曲,曾多次参加央视、省、地各类赛事和大型活动,不同程度获奖。

(二)舞蹈。1993年以来,县文化馆舞蹈专业人员先后创作成人及少数民族舞蹈《乌蒙雄风》《乌蒙魂》《古风舞》《快乐的苗家女》《苗岭的早晨》《插秧舞》《惜别》《接新娘》等,少儿舞蹈《快乐的玩吧》《山星娃吹喇叭》《天路北京》《红旗飘飘》《蛙趣》《废墟上的战歌》《草原小精灵》《欢乐的草原》《猫鼠之夜》等30多个节目,参加国家级艺术单位,省地文化单位举办的各类赛事活动,不同程度地获金、银、铜奖及等级奖,特别奖,优秀奖。民族民间创作舞蹈《三眼箫组合》《悬羊击鼓》《喊歌》《锅桩》等舞蹈,参加各级各类赛事,分别获不同程度奖项。

(三)文学。1993年以来,县内具有文学创作水平业余作者较多,有中、长篇小说,散文,诗歌,词赋,楹联等作品。长篇小说以吴勇为代表作品有《水西悲歌》《柔远夫人》《国之宝桢》《金凤凰》等,已出版发行。其《天下夜郎》《绝代烈姬》《千古彝王》《奢麦之歌》等长篇小说在创作中,已发表的作品有20集电视连续剧《丁宝桢》,散文诗词类作品《乌蒙史诗》《织金八记》《循环姻缘》《残阳如雪》《朝来寒雨晚来风》《风流道班逸事》《金陵王气黯然收》《爱到山崩地裂时》《绵绵春意》《鹃花情缘》《旅游爱情诗》《苏芯论文集》一、二、三、四集等作品,成果颇丰。此外,还有陈宏枢、王桂武、吴大荣、杜钧、李春雷、李德鹏、饶应梅、杨豪等许多业余知名作者均有中篇小说、散文、诗赋、词联体裁。《织金诗词三百首》刊载县内业余作者诗词作品,尤以陈宏枢作品较多,水准较高。

三  民族文化传承

(一)民族文化。织金县境内的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有苗族蜡染刺绣文化等;芦笙、三眼箫制作等手工艺术、苗族射弩、彝族摔跤,穿青人打“磨磨秋”等体育文化;穿青人傩戏、苗族跳花、演奏三眼箫、悬羊击鼓、喊歌等音乐舞蹈文化等。不断延续至今,并得以发扬光大,与汉族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东方文化绚丽的瑰宝。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织金境内各少数民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有传统戏剧(穿青人傩戏),传统音乐(苗族三眼箫音乐艺术)、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苗族射弩)。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穿青人的故事、悼姑妈、加和龙女);传统音乐(苗族赶花前夜、喊歌、布依族情歌、苗族酒歌、苗族口弦);传统舞蹈(悬羊击鼓、苗族丧祀舞、彝族酒礼舞);传统技艺(苗族蜡染刺绣、芦笙制作、“白苗”织布、“箐苗”擀毡、苗族马尾绣);岁时节令(青山羊场跳花节、以支花节);民间信俗(苗族打嘎);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挡钯、穿青人打鸡儿棍)等。

(三)史料集成。目前,全县整理已出版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集成·织金县卷》《民间歌谣集成·织金县卷》《苗族丧祭》《民间谚语集成·织金县卷》《民族舞蹈集成·织金县卷》《少数民族大辞典》之彝族和白族卷,《黔西北白族史料》《苗族百年实录》《布依族百年实录》《仡佬族百年实录》及其穿青人傩戏“庆赛五显坛”等原始戏剧及傩歌傩舞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