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织金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2023—2035年)》政策解读
字号: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5-30430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5-01-09 10:31:04
文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织金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2023—2035年)》政策解读

近日,织金县人民政府印发了织金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2023—2035年)(织府发〔2025〕1 号),以下简称《方案》,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织金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2023-2035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为永久基本农田高质量保护指明了方向。

《方案》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近年来各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底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永久基本农田产生成效和主要问题,提出总体要求、摸清建设潜力、明确建设内容和重点任务等。同时,充分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水资源利用等相关规划,全面摸清县域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情况,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落实到图斑地块,科学布局、明确优先序,编制项目库,为项目和投资及时落地提前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二、编制《织金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2023-2035年)》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022年末,我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9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已建21.9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25%,由于建成年度较早、建设标准低、投入水平较低、部分工程临近使用年限等原因,达不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求,无法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剩余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未建65.09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76.53%,未建地块位于丘陵山区、水资源难保障的地区,零散破碎,硬骨头难啃,建设难度较大。现需明确目标任务,编制织金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根据水土资源条件,以建设分区为基础项目区,以流域或集中连片图斑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建立项目库。

三、《方案》的主要内容

该《方案》包括前言、发展形势、总体要求等十一个部分内容。

(一)前言。明确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近年来各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底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永久基本农田产生成效和主要问题,提出总体要求、摸清建设潜力、明确建设内容和重点任务、建设资金和效益分析,建后管护利用、实施保障等要求,科学有序地开展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期为20232035年,近期到2025年,中期至2030年,远期到2035年。

(二)发展形势。分析2012年以来我县建成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成效、存在问题、有利条件。

(三)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因地制宜、有效管用、农民参与为编制原则,将建设目标任务明确为到2035年,将我县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四)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现状情况。细化我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地调查、建设情况,并对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新建潜力进行分析。

(五)空间布局和建设任务。将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按控制类型划分为重点建设区域、限制建设区域和禁止建设区域。将织金县以乡镇为单元划分为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综合利用轮作示范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74.09万亩,参照建设分区,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分解目标任务,共32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根据水土资源条件,以建设分区为基础项目区,以流域或集中连片图斑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建立“531”项目库。划定63个项目,涉及229352个图斑。

(六)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项目建设严格参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GB/T 33130)、农业农村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NY/T 2949)等行业标准和《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南(试行)。建设内容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

(七)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往投入水平和现实需求调查,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物价波动、政府投入能力和多元筹资渠道等因素,与省级规划和相关方案投资对接,合理测算项目库中各项目资金需求。资金来源于中央补助资金、省级补助资金、地方自筹资金及社会多元化融资,建立健全农田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严格落实和切实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全面保障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

(八)建设监管和管护利用。明确提高建设质量、创新管理模式、严格竣工验收、开展质量评价、加强社会监督的质量管理任务,明确落实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机制、筹措管护资金的建后管护任务。

(九)环境影响评价。对水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各类影响提出减缓措施。

(十)实施保障。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责任制。县农业农村局全面履行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并集中统一管理职责。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分析论证,创新方案编制手段,建立自上而下、衔接协调、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农田建设规划体系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